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技术及发展 趋势
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是以寻找合适地点加以“消纳”为目的。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 ,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 %以上 ;其次是高温堆肥 ,约占 20 %以上 ;焚烧量甚微。
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是以寻找合适地点加以“消纳”为目的。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 ,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 %以上 ;其次是高温堆肥 ,约占 20 %以上 ;焚烧量甚微。
1,填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无论从经济、技术 ,还是废物管理现状来看 ,垃圾填埋都是一项较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技术。目前我国 70 %以上的垃圾仍以简单填埋方式处理 ,由于其建设和运行费用比较低 (仅为焚烧的 10 % ,堆肥的 30 %) ,操作简便 ,易被决策者接受与采纳。但就此项技术总体而言 ,我国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尚属初
步应用阶段 ,由于技术上的不完善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仍很多。例如废物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填埋场厌氧环境中产生的甲烷 ,增加了大气污染 ,并易引起甲烷爆炸事故 ;填埋场的废物受雨水淋滤或地下水的侵蚀 ,大量污染物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 ,造成水体污染。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处置城市垃圾 ,填埋场
的设计没有考虑对垃圾分解产生的渗沥水采取相应的防渗、防漏及净化措施,今后将逐步为符合国际标准的卫生填埋场所代替。
2,焚烧
焚烧法因其无害化彻底 ,减量幅度大 ,余热发电实现资源化 ,节约大量填埋土地等优点而备受关注。采用焚烧技术处理垃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与我国城市垃圾中的可燃物含量低 ,经济技术条件差以及综合因素的影响有关。但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垃圾的质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不
完全统计 ,在全国城市垃圾中有机物与无机物在构成上分别为 15 %~51 %和 42 %~81 %。有燃气和集中供暖的城市和社区有机物占 70 %~75 % ,无燃气和集中供暖的城市和社区 ,无机物构成占 67 %~82 %[2 ] 。部分大城市和部分沿海开放城市垃圾成分中的可燃、易燃物已增长到 40 %~60 % ,垃圾热值基本上适于焚烧处理 ,加之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垃圾消纳困难问题 ,因而很多城市都在着手研究开发或引进垃圾焚烧技术。可以说在未来几年间 ,在大城市尤其对那些土地紧张的沿海城市发展垃圾焚烧技术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技术条件而言 ,以焚烧作为主要方式处理仅在少数城市可以考虑 ,在大部分中小城市尚不具备建设大型垃圾焚烧厂的条件。其原因在于 :采用垃圾焚烧处理的一次性投资过高 ,超出了这些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 ,日后昂贵的运转费用又会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 ;中小城市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不高 ,生活能源气化率低 ,生活垃圾中的可燃、易燃成分少 ,不适于进行焚烧处理 ;垃圾产量小。
3,堆肥技术
堆肥技术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有控制地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和缺少有机肥投入使农业环境日趋恶化 ,土质下降。我国城市垃圾中的可堆肥物质 ,随着城市燃料结构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大量城市垃圾加上城市粪便 ,经堆肥化处理后 ,可成为良好的有机肥。目前全国有 20 余处堆肥场在运转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广州等市都有一部分垃圾堆肥处理 ,垃圾堆肥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垃圾堆肥处理不慎也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由于堆肥过程不可能完全去除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离子会被土壤吸收 ,传给植物 ,最终影响到人体。另外 ,我国城市垃圾堆肥现在还存在产品肥效较低、质量较差等问题。近年来 ,由于受化学肥料的冲击 ,堆肥的销售量逐年下降 ,市场前景欠佳 ,使企业难以维持运转 ,有的堆肥场甚至将肥料送至填埋场处理 。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
由于受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 ,我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水平还很低 ,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城市垃圾处理今后的大致趋势 ,将是在不断完善各种传统处理技术的同时 ,积极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方向发展 ,尤其是垃圾的资源化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研究的新领域。实践证明 ,有效地控制垃圾产生的源头 ,推进垃圾中可再生资源的分类回收 ,尽可能转化利用垃圾中的潜在资源 ,科学地填埋废弃的固体垃圾是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置的重要途径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