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早和教哪个更重要
关键词:关于早教
摘要:时间大概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这一秒流逝了就马上翻篇,你永远也不可能追回你的上一秒。 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卖,一旦错过了一些重要时刻,就算你声嘶力竭,时间也对你不屑一顾,依旧不回头地往前飞奔,你再追悔莫及也于事无补。
“早教”究竟是什么?到底要不要“教”?“教”什么?“教”的重心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父母,并因此引发越来越多的争论与误解。首先,“早教” 的重心不在一个“教”字,而是在“早”上。
80%大脑发育在3岁前完成,脑部在这个时间段(0-3岁)的生长速度是人一生中发育成长最快的器官。
0-3岁时,婴儿周围的外部刺激不断丰富。这时,神经元体积增大,树突增多、加长, 轴突髓鞘化,突触数量增多,胶质细胞增多,使得大脑重量和体积增加,婴儿的大脑因 此也得以迅猛发展,其生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身体的生长速度。
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基础上,一个人学习能力的50%都在生命的头四年发展起来。
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小孩3岁前所吸收获得的知识,相当于大人拼命学习60年”。
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我一生其余岁月获得的,都不及五岁前获得的百分之一”。
中国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古代著名学者颜之推说,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日本谚语“矫木趁幼,育人趁少”。 这些都说明“早”的意义!
其次才是“教”,“教”不是灌输,而是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释放出来!
首要的任务是为宝宝打造一个能够给予他来自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冷热觉等多种感觉刺激的环境,进而培养宝宝学习的兴趣、 对事物的好奇心、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的情感和对周围人文与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给宝宝灌输各种知识或者培养某项技能。
宝宝在每个阶段应当学到什么,能学到什么,都有他自身的特点,不可能依照父母一厢情愿的思维模式来发展。
父母更不可能通过某种手段来设计宝宝,把自己的期望与想法强加在宝宝身上,让他超前去实现父母的梦想与愿望。
神经科学的一些研究发现,人脑细胞具有异乎寻常的增生能力。如果环境刺激贫乏,大脑的许多细胞就会发育废止,不再生长。
如果环境刺激丰富, 神经细胞就会得到充分利用并获得更显著的发展。宝宝的大脑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动态的系统,它随着刺激的多寡发生着令人惊诧的变化。
神经系统的建构方式及分化 需要依赖儿童早期成长的环境刺激,即那些来自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平衡的、运动的、言语的;来自形状的、颜色的、符号的、声音的全方位的刺激等等。
环境刺激塑造着人类大脑的微观结构,特别是树突分枝和突触传导通路的建立。
早教是为婴幼儿的身体、大脑、智力、个性、人格、精神、心灵等方面打下根基,是在婴孩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所进行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21世纪人才竞争的前沿领域,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小学,甚至不在幼儿园,而是在3岁之前在婴儿的摇篮中。
虽然我初来乍到,刚来到这个世界“作客”,看上去小小的、软乎乎的,好像很柔弱的样子,但是我的小脑袋可厉害了,里面住着1000亿个神经元呢!
我出生时脑重量为370克,6个月时是出生时的2倍,已经是爸爸妈妈们脑重量的一半了。而且在我来的第一年内,它“胖”得可快了,是我这一生中脑重增长速度最快的时候。
虽然我看上去小小的,什么都不会干,可是我懂得可多啦,只是我的潜能们还在沉睡,没有被激发出来。
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让这些能力发挥出来,它们就会继续沉睡下去,最后消失。
我想它们应该是生气了,怪我没有唤醒它们,所以它们搬出了我的小脑袋,我这辈子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拥有这些技能了。
我4~5个月的时候正处于色彩敏感期,开始能辨别颜色了,原来这个世界是那样五彩斑斓,这么多颜色中我最喜欢的是红色。
我7~12个月的时候认物能力增强,能容易的认出物体,因为我正处于认物敏感期。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我来到世界的“一周年纪念日”,我想学习语言,想和爸爸妈妈交流,所以我总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那是我的语言发育敏感期到啦。
过了生日,我就是个“小大人”了,不能老是让爸爸妈妈抱着,我要学会自己独立。扶、坐、爬、站、走,我用尽浑身解数使出“十八般武艺”,来配合我的大肌肉发育敏感期。扶、坐、爬、站、走,我用尽浑身解数使出“十八般武艺”,来配合我的大肌肉发育敏感期。
接受过早教的孩子,在早教中心的课程帮助下,除了精细动作、语言、情绪、认知等得到锻炼以外,还可以对智力潜能、心理健康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
特别是对于社交能力的锻炼,有过早教基础的孩子,接受到正确的引导,学会在陌生环境里如何与人交流、相处。
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为了让孩子在接触除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外,可以更快适应社会环境而打基础。
对于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父母们不要指责他们胆小、没出息。这种责备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打击孩子,使他们不知所措、退缩不前。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改正那些不利于人际关系的缺点,如骄傲、吝啬等等问题,并培养孩子诚实、向上、勇敢的品格,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